对俄制裁伤及欧洲 “战略自主”举步维艰

据南京日报消息,美国总统拜登当地时间27日结束欧洲访问回到首都华盛顿。拜登此行参加了北约、七国集团和欧盟三场峰会,在波兰会见了波兰总统、乌克兰外长和防长。为拉拢盟友一致对俄,拜登在能源和军事安全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主张,旨在减少俄乌冲突给欧洲造成的影响。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提供的方案大多出于自身利益考量,难以解决欧洲迫在眉睫的问题。俄乌冲突给欧洲带来的能源、安全和难民等领域的问题让欧洲深思,未来应如何实现战略自主,避免被美国裹挟拖入险境。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多国在能源等领域受到冲击,美国和欧盟对俄全方位制裁的反噬效应正在持续显现。

欧盟国家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分别约三成和四成来自俄罗斯。俄乌冲突导致欧盟地区天然气价格在去年高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攀升,石油价格同时飙升。欧洲多国居民电费、取暖费、交通费上涨,粮食和部分日用品也在涨价。

同时,大量逃出的乌克兰人涌入也令欧洲各国承受压力。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已有约370万人逃离乌克兰,大部分人前往欧洲。德国部分媒体曾对此表达担忧认为,大量乌克兰人进入欧洲或重演2015年叙利亚战乱引发的难民危机,欧洲的右翼极端主义和排外主义有可能在一系列社会问题显现后再度抬头。

近年来,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背弃甚至出卖欧洲盟友的例子并不罕见。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在“美国优先”政策指引下,美方尽显重利轻义本色,施压欧洲盟友增加军费开支,对欧盟钢铝产品、红酒等征收高额关税,对参与“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企业实施制裁。一系列行动令美欧在政治、经济与安全等领域矛盾加剧,美欧关系受到“系统性重创”,相互尊重与基本互信遭到破坏。

美国对盟友的种种做法令欧洲对美国领导力和国家信誉产生普遍质疑。欧洲国家越来越认识到,在安全等领域已经无法像过去那样依赖美国。美国打造的盟友体系,其根本还是为了维护美国霸权。法国《世界报》警告,只要涉及美国切身利益,其欧洲盟友就不要期待得到什么恩惠或礼遇。

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随着对美不信任感逐渐增强,欧洲战略自主呼声高涨。而俄乌冲突更是凸显欧洲战略自主问题的重要性。不过,眼下欧洲在防务问题上仍未摆脱对美依赖,欧洲战略自主问题或将缓慢分步实现。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慧萍认为,欧盟近年来主张提高战略自主的呼声一直很高。但俄乌危机爆发后,美国通过危机总体上加强了美欧在外交和能源供应上的捆绑,在当下地缘政治和地缘安全格局下,欧洲争取战略自主的行动力仍然受限。

伍慧萍说,眼下欧洲实现战略自主比较现实的方案是,通过增加防务力量提高在北约中的地位。这一进程未来是否会因妨害美国利益而受阻,德法两个大国能否带领欧洲推进战略自主,目前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