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首个试点启动,每户将增加厨房卫生间
八宝前街72号10幢房屋是全市首个试点项目。这幢建筑是际华集团的老公房,共有36户居民,2014年经过排查鉴定为D级危房。“按照相关政策,此幢房屋由原房产单位即际华集团负责治理。”常银生告诉记者,该幢建筑的消险治理采取的是翻建方式,即对原建筑全部拆除后,按照原地址、原高度等“三原”方式重新建筑。由于原住户家中均没有厨房和卫生间,为提高居住舒适度,最终做通3户居民的工作请他们迁出。这3户居民的建筑面积分摊至其他33户中,保证了每户都能有厨房和卫生间。目前,建设方案正在征求居民意见,待他们100%同意后将正式开建。
《工作方案》也提出,在规划允许下,如原房屋无厨房、卫生间等生活配套设施,经相关权利人申请,规划部门可依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间距、退让等要求,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允许增加配套面积,但应遵循以下原则:建筑面积在45平方米以下的,面积可增加15—20%;建筑面积在45—60平方米的,面积可增加10—15%;建筑面积60平方米以上的,面积增加控制在10%以内。一旦翻建改造新增建筑面积增加超过5%,超出面积应按照竣工交付时同地段二手房评估价的80%交纳购房款,才可办理不动产登记。
案例二
首个“自主改造”项目按下翻建“按钮”
根据《工作方案》,我市对符合规划用地性质、住户改造意愿强烈、具备翻建施工条件、暂无征收计划的零星分布危险房屋,鼓励“自主改造”,依法实施翻建。虎踞北路4号05幢危房是我市第一个由产权人自筹资金准备重新翻建的项目。“申请规划许可的材料共有14项内容,现在还缺可行性科研报告、翻建后产权移交细节等。”业主张玉延老人昨天开心地透露。
虎踞北路4号5幢于1957年建成,为2层砖木结构建筑,共入住26户居民。张玉延告诉记者,该建筑2014年被鉴定为C级危房,根据反复论证及所有居住人的要求,最终选择了采取“重新翻建”的方式彻底消除隐患。5年间,他作为牵头人不遗余力推进相关工作,并按照1500元/平方米的预估标准,居民们自筹了近300万元资金交由所属街道代管。
让老张和邻居们更开心的是,危房翻建政府还给予资金支持。根据《工作方案》,C级危房翻建费用按照市、区财政和产权人2:2:6比例分摊;D级危房翻建费用按照市、区财政和产权人3:3:4比例分摊。
“绝对是个大好事,但几乎每前进一步,就会搁浅一次。设计图早就出来了,但其中一户提出来要和原来的户型一模一样,让大家很为难。”张玉延说,这幢老建筑一梯3户,由4个单元组成。公共楼梯从南面入户,其中有4户完全朝北终年不见阳光,有8户全部朝南闷气不通风。此次翻建,征得规划同意,将入户楼梯调至北面入户,改为一梯两户。这意味着户型更优化,但肯定会对原户型有点改变。但因一户不同意,又搁浅了很长时间。
今年5月,翻建工程迎来了“大转机”——政府相关部门将虎踞北路4号5幢作为试点工程,不仅成立了“危房翻建推动工作小组”,统一了认识,还委托鼓楼房建集团提供相关服务,正式按下排险翻建的按钮。材料备齐后,将由鼓建集团代为向市规划部门提出许可申请。一旦取得规划许可,就可以公布搬迁过渡时间表,准备施工建设。
“《工作方案》要求,C级危房改造方案须经90%以上住户同意,才能启动危房翻建程序。我们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万一有一两户不积极配合又该怎么办?希望针对危房翻建,政府能出台更多细则进行精准指导。”张玉延说。